螺春,产地是个小雷区,你踩了吗?

=洞庭碧螺春产自哪里呢?
有没有想答“湖南”的朋友?是不是想到了“洞庭湖君山岛”,确实是产名茶的地方呢!可是,就这道题来说,答“湖南”,您就妥妥地踩雷了!

中国实在幅员辽阔,名山大川也太多。说起“洞庭”,出名的不只有湖南的“洞庭湖”,还有太湖的“洞庭山”呢!洞庭碧螺春,产自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洞庭东西山。

洞庭山是一个特别美的地方,分为东山和西山,东山三面环水与大陆相连,西山四面环水,坐落在太湖当中,是个独立的小岛。有诗形容“入山无处不飞翠,碧螺春香百里醉”。可见正是洞庭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,才孕育出碧螺春这样香百里的名茶。

洞庭山风光
洞庭山产茶,自古就有记载。
在唐代,陆羽《茶经 · 八之出》中记录“苏州,长洲县生洞庭山”,指在苏州茶中,洞庭山所产品质较好;宋代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》中记载:“洞庭山出美茶,旧入为贡”;
清代震钧《茶说》中更是直接赞颂碧螺春茶:“茶以碧萝(螺)春为主,不易得……次则龙井;岕茶稍粗……”可见,在碧螺春面前,赫赫有名的龙井和历史名茶岕茶都居于其下了。

洞庭碧螺春干茶
再加上,康熙爷赐名的殊荣,“贮不用筐,悉置怀间”的独特采摘方式,以及“女儿茶”凄美的民间传说……简直想不火都难了!(看传说点这里《比起文人的轻薄煽情,"女儿茶"的来历更伤感》)
清代王应奎《柳南续笔》 中生动描绘了碧螺春采摘盛景,每每读到“每值采茶者,不分男女长幼,莫不沐浴更衣,贮不用筐,悉置怀间。”郑重其事中的憨态可掬,总莫名触碰笑点。

有趣的是,有产地雷区的“碧螺春”,还不只“洞庭碧螺春”一款。另一款“三峡碧螺春”也常被人们和“长江三峡”扯上关系。
其实,此三峡非彼三峡,这“三峡碧螺春”产自台湾新北市市辖区之一的“三峡”。

三峡老街
也许,你会好奇了。台湾不是盛产乌龙茶吗?怎么这个距江苏千里之遥的三峡,也产碧螺春呢?
事实上,三峡不只产碧螺春,还产龙井茶,这里的渊源,我们来说说。
这就要从1949年,蒋介石撤台说起了。龙井和碧螺春是传统名茶,别说是抗战民国时期,就是上溯到清代已是饮者众多。
当年,撤退到台湾的大陆军民,许多都有喝龙井和碧螺春的习惯。但因为当时两岸不通,他们只得就地取材,用台湾当地的茶树树种制作喝惯了的“炒青绿茶”。于是,就在台湾三峡地区,尝试用当地的“青心柑仔”树种仿制龙井和碧螺春。

新北市三峡区
青心柑仔树种,树形中大,属于小叶早生种,适制绿茶。芽绿色带茸毛,因此制成的高等级三峡碧螺春茶,也是白毫显著的。这点和洞庭碧螺春倒是异曲同工。
但终究是树种有异,环境不同,三峡碧螺春虽或多或少和洞庭碧螺春有些许相近,但滋味和香气,还是大不相同的。洞庭碧螺春以花果香著称,而三峡碧螺春则更偏豆香和海苔香气。

三峡碧螺春干茶
如今,在台湾,随着喜爱品饮绿茶的老一辈茶客逐渐老去,年轻人又被更适合当地半乔木树种制作的香高味醇的乌龙茶吸引,三峡区绿茶交易的热络景象逐渐没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