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叶发霉还能喝吗(这六种茶最好不要喝)
茶是好东西,吸日月之精华,聚山川之灵气,运时而生。茶是健康的伴侣,一杯茶,身体舒透;二杯茶,感宇宙造化,悟大道玄奥。

茶都是好茶?
不一定,至少以下六类茶与垃圾无异。
一,霉变茶
因存储不当使茶叶受潮,甚至直接接触到水,感觉不严重,继续存放;茶叶内部水分没有达到干燥要求;这两种情况是致使茶叶发霉的最大主因。

霉变的茶叶内部腐败,酥软,表面长出肉眼可见的白毛,有时如柔软的蜘蛛网;或表面产生明显高于茶叶平面的堆积式霉菌,白色或绿色。茶叶有一个概念“白霜”,白霜≠霉变。二者最直观的区别是,白霜不会堆起来,不会长毛。
霉变的茶会产生很多霉菌毒素,小则喝了拉肚子,重则大幅损伤人体。因此,霉变茶不能喝。平日存茶需谨慎,不要突然受潮或接触到水气。
二,受污染的茶
茶具有很强的吸附力,尤其是吸味。如果房间里有异味,或新装修的房子急于除味,可以撒一些碎茶,能起到很好的除味作用。

吸收了杂味的茶不能喝,很多时候说喝了某某茶胃不舒服,或者说喝生茶伤胃,其实合理饮茶,茶本身对胃并没有伤害,造成伤害的主要是茶叶上的杂质。尤其是吸收了有毒气体的毒茶。有时没有在意,拆开后随便放着,放在厨房里吸收了油烟味,放在化妆台上吸收化妆品的味道,放在长期抽烟的屋子里就吸收了烟味,或者可能只是感觉并不严重的气息,但久而久之,也就潜移默化渗透到茶叶内部。
存茶的环境需干净无异味,并做好防护,从笋壳里拆开来喝的茶,如不能及时喝完也要放进存茶罐或专门临时存茶的容器里。
三,久焖茶
茶叶久焖,会使茶汤浓度过高,苦涩难咽,并且一些不利于人体的物质也被大量析出,饮之有害。焖茶,只是试茶时偶尔使用的方法,并且只看汤色和喝进口中尝滋味,以不饮为宜。平常一不留神焖了很久的茶,即使再好,也不能再喝。

即泡即饮才是健康的喝茶方法,逐泡出汤的普洱茶类,应掌握好出汤时间。散炮续杯的绿茶类也应控制投茶量,泡开后尽快喝。
四,焦糊严重的茶
杀青时火力大,翻炒速度不够快,使茶叶脆弱部位被炒糊,碳化,有焦糊味。

焦糊程度有轻重,轻微的只是偶然看得到茶叶边沿有轻微黄糊者可以接受,如焦糊已脱离叶片本身形成大量碳碎,则不可饮用。碎糊边可与其它杂质一起使茶汤产生浑浊,发黑。有的时候其它杂质较少,黑糊边不溶于水,这时看似茶汤依然清透,但如不用滤网,直接出汤进公道杯,再看公道杯底部,可以发现很多黑碳颗粒,这也是鉴别一款茶工艺品质的方法。
五,隔夜茶
纪晓岚《阅微堂笔记》说:有一位妇人,白天泡了茶没喝完。半夜两个孩子睡醒吵着要水喝,妇人将白天泡的茶水拿给孩子喝,不想第二天两个孩子都死了。从此隔夜茶就成了禁忌。

以前容器不密封,房子是土房子,墙洞门缝,处处有漏洞,极易有毒虫爬进来污染茶水,很多人推测这是古人不喝隔夜茶的主要原因。而现在,隔夜茶不能喝的意义应该与少吃冷饭是一个道理。有新鲜的茶喝为什么要喝放了很久的茶?
放置的食物都有一个变质的过程,茶变质的速度比米饭之类快很多,如果不是气候太湿热,今晚的米饭放到明晚吃,问题不大,但今晚泡放着的叶底,也许明早喝着还感觉不大,到晚上是一定不行了。所以,隔夜茶,放置时间久的茶,能不喝就不喝,当然偶尔喝次挂不了。
六,农残茶
之所以把农残茶放到最后一条,是因为,市面上的茶大部分都有农残。但一说是农残不超标,一说是人体十天之内能将农残降解。对于天天喝喝茶的人来说似乎等不得它降解十天,天天喝,天天降解,岂不是天天带着农残过日子。

在六七十年代,茶园直接使用敌敌畏等烈性农药,致使2000年前后全国性的农残危机,间接引发后来的普洱茶崛起。至今,农药化肥开发了一代又一代,据说对人体的危害性越来越小,但是似乎也要相应的毒性才杀得死相应的虫。
有一句话叫“避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”,有国家标准与管控在,应该出不了大问题。但对于天天喝喝茶的人来说还是应尽量喝健康的茶。